當了15年的基層民政幹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珠藏鎮社會事務辦主任諶貽貴覺得給困難群眾辦事情,是自己平時最高興的時候。
  珠藏鎮是烏蒙山深處的一個高寒鄉鎮,全鎮22個村幾乎全部分佈在深山裡。由於喀斯特山區生態脆弱,交通不便,這裡的群眾生活狀況相對貧困。諶貽貴說,他面對的主要工作對象,就是全鎮的困難群眾。
  對於全鎮1967名享受農村低保群眾的情況,諶貽貴瞭如指掌。這些年,無論是減少還是增加低保群眾,諶貽貴都要做到與工作對象面對面,每一個低保群眾都認識他。
  記者見到諶貽貴時,他正在罵丫村坪寨組88歲村民諶志祥家進行家訪。諶志祥拉著他說:“主任,我這幾天身體不好,頭很昏。”“我明天找個車帶你去縣城好好檢查一下。”見老人猶豫,諶貽貴忙說:“醫葯費用新農合報銷,不夠的民政再想辦法來解決。”
  諶志祥是諶貽貴照顧多年的對象。小兒子早年過世,大兒子患有精神疾病,身有殘疾的諶志祥生活困難。諶貽貴主動上門幫他辦理了農村低保,每個季度把低保金送到他家裡,平時還經常前來噓寒問暖,照顧飲食起居。諶志祥說:“諶主任就像我家親人。沒有他,生活早就不像樣了。”
  基層民政工作千頭萬緒,農村低保、特困醫療救助……一系列工作直接面對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幹得好,最能拉近黨和群眾的距離;乾不好,容易影響黨的威信和群眾基礎,萬萬馬虎不得。”諶貽貴說。
  在珠藏鎮群眾眼裡,諶貽貴既是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心硬的人”。在辦理農村低保時,他從不優親厚友,因此“得罪”了不少親戚朋友。
  諶貽貴的嬸嬸患風濕病和關節炎,找他辦殘疾證並要求享受低保。諶貽貴拒絕了她:“我怎麼能拿國家的錢來偷偷送人?”“這麼多年,經過我手裡發出去的錢不少於5000萬元。我敢說,沒有一分‘糊塗賬’。”他說。
  在珠藏鎮政府辦事大廳,一些村民來了,無論辦什麼事情,都點名要找諶貽貴。前進村村民秦興勝家的房子因災垮塌,他來到鎮政府找到諶貽貴要求幫助他修房子。遇到“分外事”,諶貽貴沒有拒絕,而是帶著秦興勝到危改辦等部門,協調他申請了危房改造指標。
  秦興勝告訴記者,諶貽貴幹民政工作時間長,幾乎家家戶戶都認識他,“都曉得他是給大家辦事情的人,有困難找到他準沒錯”。
  諶貽貴在珠藏鎮的知名度,是靠“走”出來的。早些年交通工具不便,諶貽貴幾乎每天堅持走路下村下隊開展工作,後來騎自行車和摩托車,這些年他共騎壞了4輛自行車和3輛摩托車。
  2008年,織金縣遭遇百年不遇的雪凝災害,全鎮絕大部分村水、電、路不通,村民生活困難。春節期間,諶貽貴和其他民政幹部背著大米、油、肉、棉被和白糖等生活物資,徒步前往銀山村大沖組幫助救災群眾。背著幾床棉被的諶貽貴在結冰的山路上一滑,跌下了3米高的山坡,當場摔斷了8根肋骨。
  輾轉多所醫院,其間昏迷2次,經曆數月的治療,諶貽貴才得以恢復健康。有人勸他辦理病退,他說:“我只要還能開摩托車下鄉,就還要繼續幹下去。”
  從事民政工作多年,諶貽貴有“高興”也有“委屈”。今年新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開始實施。按照規定,珠藏鎮享受農村低保的群眾從2013年的4028人減少到1967人,個別被取消低保資格的村民對諶貽貴進行謾罵甚至威脅。
  吃透政策、講清道理,是諶貽貴做好這部分群眾工作的法寶。低保工作的“三環節十步驟”他熟記在胸,“耐心地講政策,講道理,往往能解開群眾心結。”他說。
  “民政工作面對困難群眾。作為基層民政幹部,我有關心幫助他們的義務和責任。”諶貽貴說,困難群眾得到幫助,他們是最高興的,“我做了這些事情,也是最高興的”。
  據新華社電  (原標題:諶貽貴:給困難群眾辦事最高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41ldrng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